close

擔任全球最知名的法蘭克福書展主席長達25年的衛浩世(Peter Weidhaas),於世貿一館主題廣場,以「我在法蘭克福25年見過的人」為主題,暢談年年舉辦書展其中的辛酸與衝突,並以「魯西迪事件」為例,強調書展的主題精神為「自由」,唯有如此才能跨國家、跨領域,提供參展讀者一場盛大的文化饗宴。



衛浩世以自身豐富的策展經驗,建議主辦國要提供參展讀者一個焦點,引領他們,並與讀者對話。「現在已經不僅僅是把書擺好,坐著等讀者進來參觀的時代了。」如何引導讀者的感覺,是書展成功的要件之一。



與衛浩世一同出席這場講座的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也表示,「這些年來,折扣不再是書展的盛事。」若僅是提供便宜的價格,連網路書店也做得到。



對於這樣的危機,衛浩世有他的作法,「法蘭克福在60年代就遭遇到這樣的問題,所以我們擬定計畫,勢必要讓參展的讀者都大有斬獲。」他認為書展本身就像一場文化慶典,一定要引起大眾的興趣與好奇,例如舉辦作家的講座等等,吸引人群的目光。



而擔任主席的25年間,衛浩世坦承並不是一直都是愉快的經驗,身為書展主席,他必須挺身而出,解決這些問題,所以書展間成立了書展組織,每兩年舉辦一次大會,一同討論遇到的問題,彼此在符合利益與維持和諧間取得平衡。



以「魯西迪事件」為例,便是舉辦書展間一次非常嚴重的政治衝突。英國印度裔作家魯西迪因出版《魔鬼詩篇》而遭到伊朗回教保守派抵制。伊朗不僅禁書,甚至殺害譯者與出版者。「處在衝突中,你必須找到出路。」衛浩世便親自去和伊朗政府協商,希望能讓魯西迪的作品順利參展。雖然後來在重重的政治壓力之下,伊朗出版商仍被禁止參展,但衛浩世強調:「基於文化自由的交流本意,書展並不會禁止任何書籍參展。」



郝明義也補充道,書展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條件下,所有的壓力都集中於這六、七天之中,就像一把尖銳的錐子一樣,書展主辦單位得承受四面八方來的壓力,而一旦犯錯就得等到明年才有改善的機會。如何策劃一場成功的書展,的確是項艱難的任務。



會中也提到衛浩世日前出版的《集書人:法蘭克福書展前主席衛浩世二十五年任內的秘辛》一書,裡頭包括衛浩世如何以其智慧,讓大家有公平的機會發聲,以及在這麼大的壓力下,如何維持其高度的敏感度與觸覺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ravemonkey 的頭像
    bravemonkey

    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

    bravemon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